美国财长保尔森的中国之行进入第二天。保尔森和中国副总理吴仪星期三宣布正式启动双边高层对话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保尔森主导的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开始实施。
保尔森在结束对杭州的访问之后于星期三飞抵北京,开始了他四天访华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站。保尔森将在这里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除了跟副总理吴仪会谈以外,保尔森还要会见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银行行长等有关部委的的负责人,此外,他还将同中国企业家和大学生座谈交流。
*媒体:与吴仪启动双边对话机制*
星期三中外媒体都集中报导了保尔森和吴仪共同宣布的启动双边高层对话机制,这一对话机制是在处理两国之间的日常经贸磨擦而设立的双边经贸联席会议之上的一个新的对话渠道,目的是确保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负责这个双边战略对话的中方代表是吴仪,而美方就是保尔森。
这个消息证实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星期二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所做出的分析。黄靖认为,保尔森这次访华的身份并不只是财政部长,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者。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报导这条消息的时候特别介绍说保尔森是“美国总统特别代表”。
*黄靖:显然与前任政策不同*
观察人士认为,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突出地显示出保尔森的印记。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黄靖认为,约翰.斯诺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处理中国问题显得比较杂乱,由于缺乏一个总的方针,比较容易受到业界和国会的影响,在贸易赤字、汇率等问题上总显得色厉内荏,前后摇摆不定。
但是,黄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指出,保尔森的对华政策显然不同。
他说:“我们知道高盛集团作为一个大的投资银行当年进入中国,他和他的前任一手主导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今后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不能没有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并且认为今后中国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那么中美关系已经完全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才使得他到中国去了70多次,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他进入决策圈之后肯定会把这个认识也带入决策过程。”
保尔森在上个星期的中国政策讲话中明确地提出美国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美中关系,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把美中两国的繁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靖认为,保尔森的这个观点其实就是高盛的观点。
*媒体:说服布什建立对话机制*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关于建立美中高层对话的设想是保尔森7月上任之后向布什总统提出的。保尔森提出,在处理美中双边问题的时候只有现在的双边商贸联席会议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更高一层的对话机制,以保证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为此,保尔森说服了布什和其他内阁成员。布什总统在8月21号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后敲定了建立双边高层对话的机制。
除了对美中关系的定位发生变化之外,保尔森在排列双边问题的优先次序上也和他的前任有显著的不同。斯诺在位期间也多次访问中国,每次媒体的报导都集中在中国的汇率问题上。直到今年5月财政部发表国际汇率政策报告的时候,斯诺还在敦促中国加快调整汇率的速度。
*安东尼.张:处理汇率手法不同*
JP摩根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安东尼.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分析说,在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上,保尔森显然更注重长期问题,他处理汇率问题的手法和斯诺很不一样。保尔森一方面接受了斯诺强调中国的汇率改革要跟金融体系改革配套进行的观点,而另一方面又放弃了斯诺高调敦促北京调整汇率的做法,降低了对中国政府的表面压力。
他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大家不要忘记,前任财长采取的是对抗性较为明显的方法。这个方法看来并不太管用。要让中国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情--调整汇率,我们就要加大对中国的压力,结果呢?对抗程度更高了。在对待有关主权的问题时,是否有可能采取对抗程度较低的方法而取得较好的结果呢?反正高压办法不灵,减少对抗是合乎逻辑的。”
*兰普顿:符合实际的政策*
安东尼.张的这个看法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比较接近。兰普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使用了英文“sensible”一词来表达他对保尔森政策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明智的”,“符合实际的”。
兰普顿说,中国的许多问题,如汇率问题、金融系统问题、贸易顺差问题、储蓄率过高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解决;如果逼得太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伤害美中两国关系。
兰普顿认为,保尔森接受了中国关于汇率改革的“渐进”策略,同时又尽量说服中国官员加快汇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符合中国利益的做法是明智的。
保尔森星期三在北京对媒体说的一段话更明确地表明了他所采取的“水到渠成”的策略。
他说:“现在,我要是不指望看到完美的结果,比如货币的自由兑换,我就并不非常在意他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当灵活性出现的时候,我和你们也就都会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