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07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专家称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中国星期四公布的一份绿色GDP报告说,中国环境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仅治理2004年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就要耗资人民币1万零800亿元,占当年GDP近7%。有分析人士说,中国治理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绿色GDP*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9月7号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说,中国2004年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人民币5118亿元,占同年GDP的3.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是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7.4亿元,占总成本1.2%。

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能更真实地衡量经济的发展成果。

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这次核算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仅占20多项成本中的10项,是整个结果的一部份。他说,即使如此,损失已占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形势十分严峻。

这份研究报告说,经过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核算,以现有治理技术水平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大约1万零8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6.8%。

*贝尔:人民付出昂贵代价*

鲁思.格林斯潘.贝尔女士(Ruth Greenspan Bell)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环境保护智库“未来资源”(Resources for the Future)的资深研究员。她说,中国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亟待治理。

贝尔说:“我认为,中国环保总局发布的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求救’。中国一些人早已认识到,环境污染在中国导致的损害相当严重,为此,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付出昂贵的代价。在中国经历了推动环境保护的艰难时期之后,我看到了他们在努力唤起人民的行动。但愿他们能有个好结果。”

*经济发展与污染*

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强调不惜代价发展经济。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世界银行说,中国经过20年非常危险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后,20个城市被列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之中。中国大约3亿人不能饮用洁净水。中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005年达2550万吨,比2000年增加27%,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家。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的今天,已经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

*贝尔:基层官员追求经济利益*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危及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一些地方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官员,出于当地的经济利益、政绩的需要或者由于腐败的原因,无视人民的生死和安危,保护和支持污染严重的工厂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抗议事件不断发生。

环境政策和保护研究员贝尔女士说,中国领导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并试图通过强化环保法规和监督来减少不安定因素,但是基层官员却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让人民和环境蒙受损失。

贝尔说:“虽然中央领导层对环境污染和社会安定关系的认知越来越强烈,但是对于涉及利益冲突的基层官员来说,他们出于经济目标和政绩表现的需要,对这种认知熟视无睹。我希望中国政府从治理环境污染将能给中国经济节省多少资金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很多污染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如果人们能更注意资源的利用,就能节省资源和资金。”

*贝尔:刻不容缓*

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上,中国一些地方官员认为,出于经济需要,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对此,贝尔研究员说,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贝尔说:“我觉得,环境污染的现状的确严重、可怕。我们已经不能再久久等候中国整体上改变其现有文化,做到事事处处都依法行事。除非我们现在就开始考虑着手污染治理,否则,我们就是把解决这个严重问题推迟到遥远的未来。”

她说,如果中国能出台一些激励措施,让减少和控制污染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也能逐步缓解中国的污染问题。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2025会成为俄乌战争结束之年吗?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0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