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导致耕地持续减少,使粮食生产受到影响,有可能导致粮食短缺。有学者分析说,中国政府面临的是保证农村人口生存的问题,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产量和农田的底限*
中国的耕地从1999年到2005年减少了800万公顷,中国农业部预计,今后5年,耕地总面积将继续以每年百分之零点一八的速度减少。
《中国日报》星期五引述农业部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说,城市化和政府的退耕还林计划意味着,近期内,大片可耕地将不可逆转地消失,这势必对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到2010年,中国仍必须生产至少5亿吨粮食,才能满足人口需求,这就要求中国保留1亿零300万公顷的农田。
《中国日报》报道说,去年,中国在1亿零400万公顷的耕地上生产了4亿8千4百万吨粮食,按照可耕地的减少速度,到2010年,中国的可耕地正好足够生产5亿吨粮食。中国农村的土地经常被地方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任意征用,变成为工业或商业用地。《中国日报》指出,为了保持国内粮食供应,必须坚决保护可耕地。
*大农业是因人设事?*
旅美学者程晓农指出,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农业产值相应收缩,是一个自然过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保持百分之80的农业人口,同时实现现代化。程晓农认为,中国政府真正担心的是,中国离现代化还很远。
程晓农:“换句话讲,中国政府没有办法为占人口百分之80的农民安排就业,所以中国政府一个潜台词就是它还需要一个能养活七、八亿农民的农业。耕地减少就威胁到农业,就威胁到农村人口的生存,这是中国政府的潜台词,只是没有讲出来。
*程晓农:政府把体制问题化为环境问题*
程晓农认为,这些问题其实是中国政府的发展政策出现偏差的结果,也就是说,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对农村没有帮助、同时对城市又是一种浪费的项目上。程晓农说,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是体制所造成的,但中国政府把它转化成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变得中性了一些,否则政府就必须承担责任了。
有粮食问题专家早在几年前就预言,随着可耕地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人口持续增长,中国难以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将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而这将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美国能稳定市场 中国不构成冲击*
旅美学者程晓农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谈到,美国政府补贴农民少种粮食,大量可耕地闲置。美国的粮食生产潜力还很大,足以稳定世界粮食市场。
“如果粮食价格上升,美国许多粮农就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可以增产,这些增产的部份就可以满足世界粮食市场增加的需求。美国有得是没有耕种的耕地和农田,所以从粮食供给来说没有问题。”
另外,程晓农指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正常发展,就有足够的能力购买粮食,而且中国粮食进口增加是逐渐的,所以不应当对世界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只要它的粮食需求增长是渐进的,一步一步的,那么整个世界粮食生产会顺应它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