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在海外积极获得能源资源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引起了国际上的不安。人们担心这会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出现冲突。
不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的能源外交只是中国多元外交政策的一个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爆发资源战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在全球找能源*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需求,导致中国从一个石油出口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在最近几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寻找能源来源。
北京在伊朗、苏丹等被西方看作是有问题的国家进行能源投资以及购买能源资产的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
*中国购买资产石油威胁他国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中国的石油公司在海外购买所谓的资产石油从而锁住石油供应的做法是对其他国家利益的威胁。
中国这种咄咄逼人的能源外交看起来与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相矛盾。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的是与大国发展良好的关系以及维持地区和国际环境的稳定。
如何看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呢?中国的能源需求是否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推动力量?它是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改变?
*邓特抗:能源安全只是一个方面*
华盛顿著名的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的访问研究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邓特抗(James Tang)博士日前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能源安全只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方面。
他说:“在能源成为胡锦涛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的同时,中国的能源安全需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需要在中国多方面的外交政策考虑以及相互竞争的政策政治下加以分析。”
邓特抗指出,胡锦涛在掌权以来展开了相对低调但是积极的外交攻势,遍访了包括非洲在内的五大洲,但是这些外交举动都含有能源的因素,但是并不是单纯的能源外交,而是有其更为广泛的利益考虑。
*邓特抗:中国不会与西方爆发能源战*
基于对胡锦涛掌权以来的中国能源策略和外交政策的分析,邓特抗说:
“在胡锦涛时代,中国的确在能源上有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影响。
“但是,中国在全球的扩展并不完全是为了在全球确保能源供应,而是与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立场相一致的。结果,在北京加深对世界不同地区事务的参与的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他说,能源问题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
邓特抗还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爆发能源战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中美两个大国来说,邓特抗认为,两国领导人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促进双方在建立多边能源安全体系、鼓励节能以及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做法方面合作,从而避免使双方爆发能源战的说法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