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研究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伯克莱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博士指出,今次有关中国人吃狗肉、残暴对待动物的问题,值得中国国内民众重新深思。
*爱护动物概念不属于西方*
有人认为,保护动物权益组织所为,是西方人强加价值观于中国人身上。但彭凯平博士说:“我觉得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成员,那么遵从现代化和大多数人的一个标准,我觉得还是应该要遵守的。”
亚洲动物基金会认同这个观点。该基金会长期在中国推动爱护动物教育工作。基金会的公关经理杨静云说:“我们从来也不觉得爱护动物这个课题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因为我们不觉得这是一个西方的文化。只不过我觉得是因为历史、经济的因素,导致过往形成一些习惯。”
中国不少报纸,例如顺德报、长沙晚报和浙江都市报等,在狗年来临之际,都介绍了吃狗肉。最近中国有些网站,有关应否吃狗的讨论十分热闹,有人认为“狗年不能吃狗”是荒谬的。
*教育中国民众培养对狗的感情*
针对这种态度,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动物基金会致力于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广教育项目。该基金会近年在成都及广州推出“狗医生”计划,让民众亲身接触狗只,培养感情,希望改变当地人吃狗肉的文化,重新认识狗的价值。
杨静云解释了为甚么该基金会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她说:“我想我们当然会知道 (吃狗肉文化) 其实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几千年某一个地方的文化,但是我们的看法就是,这一个文化,如果大家都觉得是不合时宜的话,其实都是应该要剔除的。”
*希望中国人对饲养宠物负责*
另一个采取和谐策略的组织名叫“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该会野生动物及栖息地项目副主任葛芮说,在中国,一些狗只被主人遗弃街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去年与中国有关当局合作,将在北京的30只流浪狗,空运到美国,让美国人领养。该会希望,这次行动会对中国带来良好的影响。
葛芮说:“我们的希望是将来有更多的中国人在中国会成为负责任的宠物主人,会收养在庇护中心内流浪、被遗弃以及被挽救出来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