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58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中国经济发展伴随严重环境污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而中国政府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收效甚微。专家指出,如果中国政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来扭转当今严峻的环保局势,污染问题将大大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究竟应当谁先谁后?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遏制污染、加强环保方面则存在严重的不足。今年11月,吉林省吉林市一座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严重污染;时隔不久,广东省韶关市又发生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事件,导致北江水体污染。频频发生的污染事故,一次再次地敲响中国环保局势严峻的警钟。

*松花江污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专家认为,松花江、北江水体污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那么,中国的环境污染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中国环保总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非氧化问题;将近3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不合格;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危险废物年产1千1百多万吨,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不足20%;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世界银行说,在世界上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其中的6个。

针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受到预期的效果。美国美利坚大学环保政策项目主任、中国环保问题专家夏竹丽认为,中国的环保法律很好,但执行不力:“中国虽然在环保方面的法律是非常的好,但是在行政方面还是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一点是经济发展实在太快了,经常会发生工业方面的问题。”

*地方官员保经济弃环保*

专家指出,有效的环保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一致努力,而地方政府官员往往被迫在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做出选择,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做出的选择是把经济发展置于环境保护之上。

西安环境工程师郭延明说,中国普遍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像,对环保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地方政府从本位利益出发,单纯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往往忽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过份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因此执行法规不严格,这就导致污染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摩根斯坦利公司建议,中国政府应当在计算经济产出时减去环保成本,这样就可以降低地方官员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诱因。

郭延明说,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一套针对地方官员的“绿色GDP”考核标准:“中国政府近两年来反复强调科学发展观,针对地方上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现像,准备研究一套绿色GDP考核指标,对地方官员进行一定的限制,不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这个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方官员的重视,加强环境保护。”

*世行协助中国落实绿色GDP考核*

世界银行环保咨询顾问谢健说,世界银行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协助中国落实“绿色GDP”考核标准,明年可望开始在省级试行这一环保措施。

美国学者夏竹丽指出,要想有效地治理污染,政府除了制定政策、投入资金和加强监管之外,还必须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夏竹丽说,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团体在环保领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应当借鉴这一经验,放手让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工作:“应该让非政府组织自由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环保工作,不要怕。目前中国政府还是有点怕老百姓的一些小组织,所以,有些很有用的措施在中国不能使用。”

针对中国很多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的重发展、轻环保的倾向,专家指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美国经济学家佩塞克说,中国2005年的环境伤害和健康成本超过54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到今年11月为止中国吸收的484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

*中国摸索发展与环保并举模式*

世界银行咨询顾问谢健指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必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对各种污染问题,这种局面是西方工业国家过去所没有经历过的。谢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以往上百年期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则是集中出现在20多年之内,因此中国还有待摸索出一条发展与环保并举的模式。

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处于工业化发展和大众消费时代,物质产品和资源消费量将高速增长,对中国环保构成巨大的压力。专家指出,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水平,到2020年,污染负荷量将比目前增加5到6倍。因此,中国的环保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2025会成为俄乌战争结束之年吗?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0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