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新闻节目通过今昔对比,正反对比,让新闻事实和历史事实说话,抽丝剥茧,还事物本来的面貌。今天介绍关于中国抗战胜利日到底是哪一天的争论。
*中国媒体以8/15为胜利日*
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在8月15号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另外,人民日报还转发了新华社记者报导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参观了《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的报导。
新华社援引胡锦涛的话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此外,中国还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国定纪念日是9/3*
不过,很多听众可能不知道的是,8月15号,并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国家规定的纪念日是9月3号, 这一天是日本军队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签署投降书的第二天。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日本军队驻华代表冈村宁次在南京向当时的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当时在南京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规定自9月3日起放假3天,举国欢庆。并通过决议,规定从次年开始,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9月3号抗战胜利纪念日,并把8月15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日。分析家认为,这显然有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贬低蒋介石国民政府以及国军对抗战胜利的贡献的意识形态考虑。
然而后来周恩来纠正了这个错误,重新规定9月3号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据大连日报援引纪念日史料一书中的资料,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更正把8月15号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错误。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 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 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
一些中国民众对此表示困惑。有人问道:“难道我们的领导人、政府、媒体、民众、团体八一五的庆祝活动都把日子搞错了? ”
*程鹤麟论证是9/3不是8/15*
到底中国抗战胜利是9月3号还是8月15号?香港政治评论名人程鹤麟认为有四个理由可以论证抗战胜利日应当是9月3日而非8月15日。理由是:
一、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表示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九月三号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二、新中国成立后,九三也是法定抗战胜利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规定中也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等。
三。关于八一五。八一五是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而非投降。九三则是纪念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重申九三抗战胜利日在当前日本对二战态度模糊的情况下有重要现实意义。
四、中国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因纪念抗战胜利日而命名的。 *有争议的纪念日*
这么明确的日子,为什么会出现困惑和争议呢? 中国国内互联网论坛上对抗战胜利日到底是八一五还是九三也有颇多的争议和讨论。这说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相如何,一直受到政治的制约,要为政治利益服务。
*中共建党日是......*
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民众对一些本来不应该有任何争论的历史事实一头雾水,并不仅仅限于抗战胜利纪念日。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到底是哪一天?现在大家都在七一庆祝,但早有党史专家提出应是7月23日。现在大家也都承认是7月23日是准确的,但好像无人愿意改正。
北大的校庆到底是哪一天?北大现在是将五四规定为校庆,但北大正式成立于1898年的12月17日。一直到1950年,北大都是将12月17日作为校庆日的。
*雷颐:还原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呼吁说,要以实事求是和正常心态来纪念抗战胜利.他认为中国公众对抗战胜利日认知度不高,反映了我们在宣传教育上对此不够重视,这里有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
他认为中国应当在抗战胜利日举行纪念活动,并且把握两个尺度,一是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有个客观的看待,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二是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要从民族和世界的角度总结9月3日的纪念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是和平对暴力的胜利。
雷颐认为,对中国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次还原历史的又一个契机。1985年,胡乔木有个讲话,讲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从此之后,国内的宣传对此跟进,包括拍了《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特别是在学术领域,几乎是畅所欲言。
雷颐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也是纪念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对历史更加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