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韩国这两个二战受害国看来,日本首相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标志着日本是否反省二战侵略的问题。但是在日本,一般的看法并非如此。一些分析认为,日本与中韩两国的看法差异根源在于文化差异。
*外交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星期一晚在解散国会众议院的记者会上说,他是持着一个普通人对为国捐躯者、对死者的尊敬和感谢之心去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回避记者问8月15日他是否去参拜靖国神社,但他说,不会让靖国神社问题成为正来临的国会选举的外交争议点。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曾说,靖国神社问题是外交问题:
王毅:“日本不少朋友向我们介绍过日本独特的文化,以及生死观。我们是了解的,我们也无意干涉日本的内政。但这个问题已不是完全的内政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文化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是非曲直和国际正义的严肃的外交问题。”
*反对和赞成派人数接近*
据日本调查中心今年6月作的民意测验说,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人占35%,赞成小泉参拜的人占34%。反对理由近7成是违反政教分离的宪法,另外不到3成的人认为,为了与中韩外交畅顺,小泉最好停止参拜。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相原茂说,中日两国不同的是非观和生死观也许是造成双方看待靖国神社问题分歧的根源。
他说:“中日两国都有狼与羊的故事,中国人世世代代教育后代狼最终要吃羊的死活之争。但在日本幼儿园图书里,羊设法喂饱了狼,最后狼与羊牵起手来说:‘做个好朋友吧’。”
相原茂说,日本也没有鞭尸的文化,无论生前好坏,死了在一般人看来就都是神。举一个例子也许可说明日本人的生死观:1998年自民党参议院议员新井将敬因一宗金钱受贿丑闻自杀,当时的首相、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亲自去新井的灵堂参拜。新井的妻子对桥本说,她愿意出马竞选丈夫去世留下的议席空缺。桥本沉下脸、拂袖而去,显示了他虽然去参拜新井,但并没原谅新井的罪。
*小泉:恨罪不恨人*
今年5月,小泉在国会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恶其意,不恶其人”之说,表示“恨罪不恨人”本来出自中国的儒家思想。
他说:“有关靖国神社里甲级战犯的问题不时争论到国会里,但‘恨其罪不恨其人’这句话本来是中国的孔子说的。”
不过小泉说,他参拜靖国神社,但他也虚心接受以美国为主的二战胜利国战后在东京举行的“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判决战犯的结果,否定了现在一些右翼政客为战犯伸冤的主张。
*山本:国家利益重于舆论*
在日本,小泉以后的首相是否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是目前舆论关注的问题。不过自民党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理事山本一太则显示了年轻一代日本政界人士对靖国神社问题存在的现实观:
他说:“推翻二战国际判决或者争论文化是非,对日本国益没任何好处。政客应展望未来,做有利国益和符合舆论趋势的行动。”
山本说,如果他做首相,他会依据国益和舆论趋势决定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当国益和舆论矛盾时,应以国益优先。山本认为,增加民间文化交流,有利舒缓中日民间恶化的感情。
*右翼借文化分歧推动参拜和翻案*
不过日本外务省属下的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研究知识交流部副部长小熊旭说,中日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本末倒置
小熊旭:对中国政府来说,文化交流属于政治,对日本来说,如果政冷的话,文化交流也有政府的影响。但是文化交流是政治、经济的基本,如果不知道对方想法、感情的话,很容易发生摩擦。所以为了避免,文化交流是最重要的。
是非观与生死观的分歧可能令日本与中韩两国一般民众对参拜靖国神社产生情绪冲突;但借文化分歧的理由,推动首相、乃至天皇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右翼势力是要借尸还魂推翻战后国际审判战犯的结果,这也许是60年前日本战败后一些人不服美国的情绪延伸。
60年前,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说,以现代文明的标准来讲,如果美国是45岁的绅士,日本只是12岁的少年。60年来,对日本不时爆发的反美情绪,美国从未显示十分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