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高过上一代,在获取能源供应的竞争中更富于冒险精神。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出现,中国寻求能源供应的努力,正在对世界秩序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下面是系列报道的第三部份。
*与伊朗苏丹关系令人不安*
如果说中国扩大其对中亚地区影响的行动已经在悄悄地改变这个地区的政治格局,那么中国在中东和非洲接近并加强同那些令美国和西方头痛的国家的经贸关系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格局的维护就构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美国学者对中国最近几年加快发展与伊朗和苏丹的能源与经贸合作关系感到日益不安。
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副会长伊兰·伯尔曼近日在美国传统基金会举办的一次能源问题研讨会上提出,从2003年以来,中国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发展很快,这将加大国际社会谋求解决伊朗的核问题难度。
伯尔曼说:“从2003年以来,伊朗就成为中国第二大的石油供应国。那一年,伊朗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4-15%,现在的比例就更大。这使伊朗获得了很大的筹码。这个筹码到去年10月得到大大的扩大。伊朗和中国达成了两笔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交易。总价值约1000亿美元。在今后25年中,伊朗将以每天15万桶的数量向中国提供石油,在今后30年中以每天25万吨的数量提供天然气。”
*否决制裁伊朗以保能源?*
伯尔曼表示,伊朗已经和中国政府达成交易,成为中国市场的一个稳定的能源提供商。这一事实具有多种政治影响。伯尔曼坦率地指出,伊朗在和中国达成这些交易的时候就已经确保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因为在美国和欧盟寻求联合国制裁伊朗的时候,从能源角度上来讲,中国已经承受不起失去伊朗能源供应的代价了。
伯尔曼强调,以美国为领导的国际联盟正在准备在确定伊朗没有履行承诺冻结核项目之后就要对伊朗实行制裁。伯尔曼说,没有中国的配合,这种制裁行动将难以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以实用主义在非洲广开交路*
非洲是中国扩展能源供应的一个主要目标。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中非洲所占的比例约有20%。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在非洲大陆上缔结了广泛的、多层次的经贸联系。中国在拓展经贸关系中奉行实用主义,排除意识形态和人权、民主的理念,哪里有资源,哪里就有中国公司的存在。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中国在非洲的行为对布什政府向全球传播民主的政策构成挑战。中国帮助肯尼亚和卢旺达修建铁路、加强同乌干达和南非的贸易关系,又同矿产资源丰富的津巴布韦、苏丹、安哥拉和 几内亚湾国家发展“热恋”关系。
*鲁弗特:投资和驻军苏丹*
华盛顿的“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的执行主任盖尔·鲁弗特指出,中国最令美国不安的举动就是它跟苏丹的关系。
鲁弗特说:“引起华盛顿最为恼火的一个国家就是苏丹。自从加拿大公司撤走了以后,中国在苏丹的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修建了长达900英里的石油管道,直通红海。苏丹还驻扎有中国军队,中国还给苏丹政府提供资金和武器加强苏丹政府在内战中的地位。”
鲁弗特还指出,苏丹的例子和伊朗的例子非常相似。美国谴责苏丹在达尔富尔地区进行种族屠杀,并争取联合国对苏丹实行制裁。但是美国的行动却遭到了中国的抵制。鲁弗特认为,中国抵制的原因就是不肯因政治行动而中断了占中国原油进口5%的来源。
中国以能源为契机在全球展开的经济活动正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美国的影响,改变着世界秩序。中国政府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中国公司运做为何成功?我们将在下次节目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