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36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施奈德:拥抱大自然的诗人


将近60年来,普利策奖得主、诗人盖里·施奈德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把他在美国西部养成的环境意识跟欣赏和省思自然世界的禅宗佛教思想结合起来。对施奈德来说,每一天都是地球日。

施奈德的眼睛总是洋溢着笑意,他的面庞皱纹纵横,白色的胡须浓密凌乱。他在朗读他翻译成英语的中国诗人寒山的一首诗的时候,看上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憔悴贤人的样子。“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施耐德说,像寒山一样,体味大自然让他获得了个人的和精神的洞察。他对日本自然风景非常熟悉。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日本生活,钻研禅宗佛教。他也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中的曲折小道了如指掌。多年来,他的家就在那里。

*生活本身就像寻找自己的小道*

他说:“小道的确很方便,走小道要比穿越灌木丛容易得多。沿着小道走,可以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在更早的时候,在村落农业兴起之前,人们要走进树林,野地,沼泽地,采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因此,小道只是在走过之后才有用。在大部分时候,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在小道上。你需要离开小道去寻找你想找的东西。生活也是这样。”

施耐德接着朗读了他自己的一首诗,题目是,“离开小道”。他回顾了他跟已故妻子卡洛尔一起在没有道路的荒野中远足的快乐。

“我们自由地找自己的路,
翻越岩石,穿过树丛
在没有道路的地方
山岭和森林
迎接我们的眼目和双脚
我们顺眼而行,信步而走
眼目和双脚经多见广
在荒野收纳我们的地方”

*每个人都与大自然有一种独特的关系*

施耐德说,一个人在自己的家乡会感到人与大自然的一种独特的关系。他说:“即使是在曼哈顿这样的地方,人们也能通过注意自己身在何处、注意周围的地貌起伏、岩石露出,有什么候鸟在停歇这些事情,来获得这种独特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感。像我这种人,属于流域地方生态研究者,特别关心河流最初从哪里发源,总是想再找到那些发源地,并希望让一些发源地重新恢复原本的自然面貌。”

施耐德说,在加州,人们对自然环境尤其关心。农场主每年春天要依赖融化的雪水浇灌田野。他说:“假如全球气候升温,降雪减少,积雪融化更快,或者干脆不再降雪,而是下雨,雨水在冬天就流走了,那么,加州的农业就到了末日。在过去一些年里,已经有些时间是这种情况了。”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满怀信心*

尽管他对人类多年来对环境造成的巨大损坏感到担心,施耐德还是抱有希望,认为损坏环境的做法正在改变。他也相信大自然的能力和韧性。

他说“我们可以说,我们确实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邪归正,否则就可能陷入大麻烦,也对其它生物造成严重的麻烦。我们也可以说,考虑到地球长久以来的生命循环,大自然总是会东山再起。我们可以希望以后还是这样。”

施耐德出生于1930年。他打算再写几本书,其中包括一本佛教信仰者的回忆录。他说,在写完计划写的那些书之后,才会把做事情的东西收拾起来,享受悠闲,品尝红葡萄酒,观赏落日。

关键词:普利策奖,大自然,诗人,生命循环,禅宗,佛教,地球,人类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反美斗士” 司马南为何遭禁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