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13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二战苏联出兵东北动机争议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整整60年了。二战的结束不但为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血腥的战争划上了句号,也为世界格局的重新组合揭开了序幕。为了探讨二战结束的历史意义和对国际局势的深远影响,时事经纬特别推出长篇系列报道《二战以来的亚太格局》,跟听众一道回顾过去60年来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今天播出《俄罗斯的远东》。

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夕,苏联撕毁对日本保持中立的有关协议,突然对日宣战。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改变了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根本面貌。

1945年8月,在日本大势已去,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夕,苏联突然向日本宣战,随即数十万苏联军队立刻跨过边界进入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

*日尔诺夫:出兵东北为争利益*

俄罗斯《商人政权》(KOMMERSANT VLASTI)周刊的观察员日尔诺夫(ZHIRNOV)曾经研究过许多当时的档案资料,他认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时,日本已经基本被打垮,所以打击日本人并不是当时苏共领导层的头号目标。

日尔诺夫说:“在二次大战结束之际,所有各方都想改善自己在以后的和平时期的地缘政治环境,我想正是出于唯一的这一原因,苏联在欧州战场上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仍然最后向日本宣战。”

日尔诺夫认为,苏联出兵东北一方面大大巩固了德国投降之后苏联在欧州地区所获得的大量利益,另一方面,苏联当时也想借此机会同样在亚洲地区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并同美国在地缘政治领域进行战后的竞争。

*学者:斯大林想控制东北和朝鲜*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在德国被打败,苏联控制了东欧之后,斯大林当时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控制中国东北特别是著名的旅顺港和南满铁路还有朝鲜半岛。

另外苏联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在南萨哈林岛重新行驶主权。南萨哈林岛(SAKHLIN)在1905年的俄日战争之后因为俄国当时战败而割让给日本。

日尔诺夫介绍说:“因此将萨哈林岛附近的鄂霍茨克海(OKHOSK)变成苏联的内海对于苏联领导层来说当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不过苏联对日宣战进军东北也违背了苏联在此之前同日本所签订的双方互不进攻的有关协议。但俄罗斯远东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拉林(LALIN)认为,美英等盟国当时都请求苏联对日宣战以便能加速日本垮台和二次大战结束。

他说:“现在许多人都指责苏联对日宣战违反了当时苏联所做出的对日本保持中立的承诺协议。这样的协议确实存在,不过苏联当时这样做是为了履行对同盟国的责任,美国其他盟国当时都希望苏联能这样做,因此对日开战后,苏联军队在中国东北迅速挺进,所以日本很快地就投降了。”

*军纪涣散民怨多*

苏军从1945年8月进入中国东北到1946年4月撤走,东北老一代人说,苏军军纪比较涣散,士兵的行为举止也比较粗鲁。在1948年曾经进入中国东北工作的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杰柳辛(DELUKHIN)说,苏军当时在东北的一些行为确实引起了许多东北老百姓的不满,人们怨声载道。

杰柳辛说:“在满州地区的居民中存在着许多怨恨和委屈,因为苏联军方从日本在东北的工厂中将很多机械设备作为战利品运回国内。另外也发生过苏军士兵抢劫和强奸妇女的情况。”

*拉林:运走设备是对援华的补偿*

不过,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研究员拉林认为, 苏联当时需要这些机械设备。50年代在苏联当时本身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苏联对中国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 苏联帮助中国在东北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建设了数量如此巨大的现代化工业企业,所以苏军当时在东北的一些举动也可以说获得了赔偿。

*国民政府逼走苏军而结怨*

苏军在东北的所作所为还促使中国国内当时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苏抗议示威活动。在这种气氛下,蒋介石所领导的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借机向苏联施加压力迫使苏军最后不得不从东北撤走。

但另一方面,苏联也因此对蒋介石的中国国民政府更加不满,所以越来越加大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这些帮助在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也改变了二次大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面貌。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