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美国密苏里州一位妇女到投票站参加总统选举投票,却因为是女性而遭到拒绝。她的案子最后打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院对这起案子的判决说,虽然妇女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但宪法没有保证公民一定有投票权。这等于宣判了妇女投票权的死刑。美国妇女通过各种努力,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投票权。
*妇女投票权的早期历史*
美国重要的历史文件《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尔1776年3月写信给丈夫,要求在起草《独立宣言》时顾念这个国家的女性。她写道:“记住,所有男人如有可能都会成为暴君。如果不给予女性特别的关心和重视,我们就将揭竿而起,对于不给予妇女发言权和代表权的法律,我们将不会任凭摆布。”
1776年7月4号,北美13个殖民地通过《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举行的联邦制宪会议把投票资格交由各州决定。1807年,美国各州妇女相继失去了投票权。
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历史系教授玛乔丽·斯普鲁伊尔说,美国建国早期,不仅妇女没有投票权,而且很多男子也没有投票权。她说:“美国是作为合众国建立起来的,最初只有那些自由人和有财产的男人可以选举代表,然后再由这些代表制定国家法律。根据从英国普通法演变而来的州法律,妇女婚后没有财产,财产属于丈夫。因此,当时人们认为由丈夫代表全家投票是恰当的。”
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教授朱丽亚·伍德说,妇女投票权运动的第一个浪潮是在1840年到1925年,最初是从妇女参与其它运动发展而来的,例如废除黑奴运动等。她说:“她们发现,由于她们没有公开发言权,因此在这些运动中的努力也受到阻碍。她们的声音得不到尊重,不能在公开场合讲话,更不能参加投票,这些都促使这个时期的妇女领袖开始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和其它权利,这是她们为了有效参加其它运动必须实现的主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白人男子都被给予投票权。但是,妇女、印第安人以及黑人等少数族裔仍然没有投票权。1848年7月18号,纽约州塞尼卡福尔斯镇举行了第一届美国妇女权利大会,大会发表了类似《独立宣言》的《观点宣言》。这次大会象征着19世纪美国妇女权利运动的诞生。斯普鲁伊尔教授说,会上有些代表提出争取妇女投票权的问题。她说:“象美国历史上的《独立宣言》一样,《观点宣言》列举了与会代表认为妇女的痛苦必须得到解决,这些痛苦涉及各方面问题,有的谈到妇女的教育问题,有的提到妇女被教导说她们低人一等,在法律面前处于不平等地位,还有的说,美国法律给予丈夫控制妻子的权力。”
朱丽亚·伍德教授说,男性对妇女投票权运动的支持很重要。她说:“妇女投票权运动是由妇女领导的,但也得到了许多男士的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却不为人们所认识。当年,有68位妇女和32位男士在争取妇女投票权的文件《观点宣言》上签了字。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努力,来改变法律以及改善给予社会任何群体的机会和自由。”
1861年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导致黑奴制被废除。1868年,国会通过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这条修正案明确指出,在合众国总统和副总统、国会议员、州行政和司法官员和州议会议员的选举中,年满21岁的男性公民,除了参加叛乱或其它犯罪而被剥夺权利的人外,如果上述选举投票权在某州被剥夺或受到任何方式的限制,那么,该州的代表权基础应按照被侵权男性公民人数占该州年满21岁男性公民总人数的比例相应减少。1870年,国会通过第15条修正案,明确给予黑人男子投票权。但是,女性投票权问题仍没有解决。
*迈纳起诉哈珀塞特案*
1869年,美国妇女投票权运动形成了两大组织,一个是“美国妇女投票权协会”,另一个是“全国妇女投票权协会”。前者比较保守,认为应该从基层开始,逐步争取各州对妇女投票权的支持。后者则非常激进,主张修改宪法,彻底实现妇女的投票权,这一派领导人、妇女投票权运动先驱苏珊·安东尼1872年作为女性参加投票。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埃伦·杜波伊斯说:“苏珊·安东尼住在纽约罗彻斯特市。1872年投票日那天,她与家人和朋友去参加投票,因为获准投票,她兴奋之极。几星期后,联邦执法官员将她逮捕。她为自己能成为妇女投票权运动的女英雄感到振奋,并希望她的案子能得到联邦最高法院的审理,但没有成功。”
后来,苏珊被法庭判定有罪并罚款150美元。与此同时,另一位妇女弗吉尼亚·迈纳在她所在的密苏里州注册投票,但负责投票登记的官员哈珀塞特以迈纳是女性为由不让她投票。哈珀塞特说,让她投票会违犯密苏里州法律和州选民注册法。埃伦·杜波伊斯教授分析了弗吉尼亚不能投票的另一个原因。她说:“弗吉尼亚·迈纳是美国南北战争后数百名争取妇女投票权的妇女中的一员。她生活和居住的密苏里州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如果这是共和党人控制的州,他们也许会允许迈纳投票,因为她当时有可能投共和党的票。然而,密苏里是民主党人控制的州,所以投票站的人觉得,出于保险起见,还是不让她投票。”
根据当时的法律,妇女不能直接提出诉讼,因此弗吉尼亚·迈纳通过自己的律师丈夫弗朗西斯提出民事诉讼,这就是迈纳起诉哈珀塞特案。1873年年初,迈纳夫妇在初审法庭败诉后上诉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哈珀塞特一方提出,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只给予黑人男子投票权。但是,迈纳的丈夫弗朗西斯提出,这条修正案禁止各州限制公民的特权和豁免权,因此女公民有权参加投票。密苏里州最高法院维持下级法院的判决,裁定各州可以对投票权进行限制,迈纳夫妇败诉。他们继续上诉,187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受理此案。弗朗西斯·迈纳在法庭上提出,如果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那么妇女也应该算是美国公民,法庭同意这个论点。迈纳提出的第二个论点是,公民权应该包括公民投票选举的权利,否则公民权就失去了意义,法庭不同意这个论点。但是,法庭没有直言不讳地说妇女没有投票权,而是说公民权并不一定包括投票权。迈纳再次败诉。
*努力修改宪法*
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使通过法庭争取妇女投票权的梦想破灭。一些妇女投票权运动领导人随即把工作中心转向争取各州的支持,希望通过修改州宪法争取妇女投票权。美国西部的怀俄明、犹他、科罗拉多以及加利福尼亚等九个州相继给予妇女全部投票权。
埃伦·杜波伊斯教授说:“在迈纳一案和宪法第19条修正案通过之间这段期间,许多州修改了法律,给予妇女全部投票权,我所在的加州在1911年修改了法律。联邦宪法没有规定各州不能给予妇女投票权,只是没有禁止各州剥夺妇女的投票权。”
与此同时,艾丽斯·保罗领导的另一派妇女投票权运动继续努力通过修改联邦宪法,从根本上解决妇女投票权的问题。她们中的很多人通过动员西部各州女选民反对威尔逊竞选连任总统和组织游行抗议活动,迫使他支持修改联邦宪法。
斯普鲁伊尔教授说,威尔逊总统最初不支持妇女投票权运动,但随着妇女投票权运动日益壮大,他的态度开始转变。她说:“威尔逊总统和其他许多政界人士开始看到同意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州日益增多,并有最终通过宪法修正案的趋势。于是,他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旦妇女得到投票权,反对这个运动会对自己的政治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很多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开始加入支持妇女投票权的行列。威尔逊总统亲自出马表示支持,这比其他任何努力都更奏效。在这之前,他一直表示,妇女投票权问题应该由各州决定。但是,他最终还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促使第十九条修正案得到通过和批准。”
20世纪初,美国妇女投票权运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19年7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终于同意修宪,并交由各州批准。根据美国宪法,必须有三分之二的国会议员和四分之三的州同意,才能通过对联邦宪法的修正。在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过去72年,迈纳一案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之后,1920年8月26号,第十九条修正案终于写入美国联邦宪法,这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伍德教授认为,妇女投票权运动的胜利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运动。她说:“妇女之所以能得到投票权,更多是因为政治运动和争取公众支持,而不是因为法庭诉讼。只有妇女从国会得到足够支持后,法庭才从1920年开始实施通过的有关法律。”
*新时期的妇女投票工作*
在妇女得到投票权后,1920年美国劳工部妇女局成立,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妇女在工作场所的情况,提出它认为必要的改革。很多妇女投票运动的活动人士开始积极参与保护妇女免受虐待和不安全劳动条件的立法。1923年,纽约州塞尼卡福尔斯镇举行纪念“妇女权利大会”75周年会议,明确提出全美以及美国管辖各地的男性和女性享受同等的权利。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妇女权利运动进入第二个高潮,“平等权利修正案”成为妇女奋斗的目标。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972年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并作为第27条宪法修正案交与各州批准,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州的批准而没有通过修宪。
另外,美国国会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禁止以性别、种族、宗教和国籍为基础的工作歧视。1972年,国会通过“教育法规 ”,给予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同等权利。这两项法律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妇女,但对保护妇女和男子享有同等权利无疑起了帮助作用。
目前比较活跃的妇女组织“美国妇女选民联盟”的主席凯伊·马克斯威尔说:“妇女为了争取投票权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在实现投票权的目标后,致力于这项事业的组织认识到,她们下一步的工作是教育刚刚得到投票权的妇女如何明智地投票,并且了解她们所要投票的议题。”
如今,“美国妇女选民联盟”等妇女组织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妇女本身,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投票选举工作。“全国妇女选民联盟”2002年促使国会通过“帮助美国投票法案”,该法案的宗旨是帮助残疾人投票,提供投票信息以及改进投票机的运作等。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