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05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美地方政府采取行动防止气候变暖


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性公约“京都议定书” 2月16号开始实施生效。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仅有的两个没有批准该协议的工业化国家。布什政府2001年拒绝了这项条约,认为这项条约将损害美国的经济。

尽管美国没有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但是美国很多城市和州以及一些地方不断加强防止全球变暖的努力。有可能使美国最终就这个问题制定出一项国策。

美国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25%。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成为主要污染气体排放大国。但是,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和印度在污染气体排放方面有不同的标准。

*154个城市制定相关计划*

虽然美国的联邦政府并没有批准这一协议,但是目前有154个美国城市制定了防止全球变暖的计划。环境保护组织“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把这些城市组织起来,展开了一场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气候不至迅速恶化的运动。这个理事会的对外联络部主任苏珊·欧德表示,这次运动是以一份正式决议开始的。

苏珊说:“各地方政府都有一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确定了减少气体排放的目标。在着手采取措施实施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跟踪监督进展情况,及时做出报告。”

苏珊女士还说,这次运动最关键的是这些地方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来兑现他们的诺言。“地方政府的承诺计划中有一个很典型的句子,那就是‘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很多计划确实是有的放矢,很详尽地指出问题的所在。”

这项决议中的一些细节包括:反光屋顶可以使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建筑物保持清凉的室温;新罕布什尔州基恩的扫雪车和垃圾清运车将使用生物柴油燃料;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人们将选择风能发电;而洛杉矶市将利用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气体发电等等。好几百项的类似举措加起来,每年就可以减少排放2千万吨的温室气体,同时节省4亿美元的能源开支。

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外联部主任苏珊·欧德说,这次气候保护行动发起之后卓有成效,因为人们是为了解决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当地采取扎扎实实的行动:“自己的社区是人们开车、工作、为自己的房子取暖保温的地方,在自己的社区,人们也能最方便地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经过选举产生的、具有决定权的当地领导人。”

*多数州已实施有关法律*

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皮尤中心”全球气候变化革新解决项目主任朱迪思·格林威尔德则把这个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放在州一级的层次来考虑。她说,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都已经实施了和保护大气变化有关的法律:“比如说保护大气行动计划。美国多少个州有气候行动计划呢? 全国范围有大约29个计划,差不多可以说遍布全国。如果我们再看看地区性的行动计划的话,那么有关气候变化或者清洁能源的各种项目,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整个美国。”

美国东北部的9个州,都已经制定了“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其中预计2007年生效的这项计划,将限制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朱迪思·格林威尔德说:“这些措施的实质内容是,各个发电厂都必须达到的一个具体排放限量。这些州有的是直接规定了电厂达到的限量标准,有的也允许当地的发电厂和周围地区的其它电厂协商、买卖排放量,达到总量不变。”

尽管“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是目前最详尽的计划,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一个。美国西部的很多州也已经制订了再生能源计划,这个计划也包含类似的交易原则。朱迪思·格林威尔德说,美国中西部的州有一个叫作所谓的“点亮平原”的计划。

*政府民间合作*

她说:“那个计划很有意思。因为计划的制订者包括直接或者间接为州长工作的州政府官员,还包括州的议员以及私营部门。因此,这个计划是政府和民间合作的产物。他们正在仔细研究如何推广使用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风能,希望找到既能带给人们清洁能源,又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计划。”

朱迪思·格林威尔德表示,在联邦政府这个层面上,讨论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就少不了要就修改农业、能源、交通等方方面面的联邦政策法规,人们会因此而争论不休。但是在州一级,情况就没有那么复杂,各个州的议员们自己就能够制定控制排放的法律和环保计划。尽管这些州以及地方的项目不能替代联邦政府的行动,但是朱迪思·格林威尔德说,它们将为未来奠定基础:“如果各个州确实在努力,你确实能够看到人们为了达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产生了哪些效益,代价是多少,这对以后是非常有帮助的。”

随着更多的州逐步实施各种控制排放项目,环保活动人士正在继续呼吁联邦政府采取行动,使这些努力最终形成一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全国性政策。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就职前夕,展望2025美中关系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4:1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