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近距离报道过毛泽东的中国官方记者60年后表示,他对毛持相当否定的态度。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在历任中共领导人当中,他最佩服的是胡耀邦和赵紫阳。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很反对毛泽东*
当时,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李普,就站在毛泽东身后两、三米的地方。新华社关于开国大典的报道,就是李普采写的。
1949年10月1日李普(中,穿军装者)在天安门城楼上 |
李普所说的名单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名单。名单中,许多非中共人士都担任了重要职务。6位副主席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三人;在56位委员当中,有27位,差不多占一半。当时的共产党赢得各民主党派的好评与拥戴。
但是后来,中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到1957年,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被划为右派。
1949年10月1日李普(右下角戴帽男子)在天安门城楼上 |
李普说,中共曾在自己统治的地区实行“三三制”,也就是,政权里共产党人、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可是,进城以后,“三三制”基本上就不搞了。
李普说:“好像民主人士也不敢问了。问了的话,给你划成右派。这共产党统治厉害得很!所以我对毛泽东很反对。”
*青年时代的民主理想还没实现*
李普向记者介绍老照片 |
他报道过“解放区”的生活,采访过由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组成的军调处的工作,曾在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中当随军记者。1949年8月,调回北平,担任新华总社特派记者,并准备接受采写开国大典的任务。
60年后,李普在家里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谈到了他当初参加中共时的理想。他说,现在的国家政体并不完全是他想像的那样。
李普夫妇 |
李普说:“百分之六十。不完全是我所想的那样一个政体。”
记者说:“您原来是怎么想呢?”
李 普说:“比较民主。民主选举是最重要的一条。我是一个作为文艺青年到了共产党,抱着左翼青年的理想入了党。开头也还是那么回事,慢慢地,民主的成分减少, 专制的共产党的领导一步一步加深。‘老子说了就算’、‘老子说,你照办’,这不是共产党,不是我们原来所宣传的那一套,也不是我们入党的时候所欣赏的那一 套。”
40年代中期,李普曾在《新华日报》主持一个专栏,向“国统区”介绍中共在“解放区”的民主实践。他说,他的很多文章都是讲选举的。
李普说:“解放区它怎么选举呢?比方,五个候选人,排排坐坐在那儿,(每人)后面放一个碗。农民不识字呀,拿豆子投。我选中了你,放一个豆;这个,我觉得不好,不放豆。”
记者说:“成功吗,您觉得?”
李普说:“成功!很好!用这样的办法,真正表示民意。真的!”
李 普的这些文章后来结集出版,名字就叫《光荣归于民主》。中共从40年代起大谈民主,到现在也经常提起。可是李普认为:“到现在,我觉得,我国民主不够。这 个民主,到现在,也差劲得很!毛泽东已经是很民主了以为,这就是他的局限性。也难怪他。他是土包子。毛泽东其实大土包子。土包子装洋气。”
*最佩服胡耀邦和赵紫阳*
李普家摆放的杂志 |
李 普说:“什么都谈,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活。他很平静。他也看透了,知道他这一辈子要解放是没有希望了。他不惹是生非。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他 说,‘我现在还能跟我的子女在一块儿,我最怕的是失去这种权利。’如果把他单独关起来,跟子女不能见面,他说,‘那才惨呢!’”
李锐题诗 |
李普跟邓小平也很熟,不过没去过他家。李普说,他跟邓是“神交”,邓的一些作为他也很佩服。
只不过,李普说:“邓小平呢,可惜这人不读书。邓小平不读书的。邓小平有个牛脾气。一定要这么干!按照我的意思这么干!你如果不同意,就不行。在赵紫阳的问题上面,恐怕也是这样一个意思。”
黄苗子题字 |
墙上悬挂着好友李锐、黄苗子等人的题词。曾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赠诗云:“八十曾经献寿词,担忧德赛不逢时,吾兄奋斗无穷已,九十更随心所之。”而书法家黄苗子的题词只有三个字:“不信邪”。
关键词:李普,毛泽东,赵紫阳,邓小平,民主,选举,三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