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紧张以及印度媒体的大肆渲染可能会对本已经障碍重重的中印贸易关系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随着美国需求的长期走软,这两国亚洲经济大国可能会有更多动力改善双边贸易。
印度媒体近日连续报导中国军队进入印度控制地区挑衅的消息。印度政府官员在对部分媒体报导做出纠正的同时,也表示正在和中国政府就有关问题展开磋商。
中印边界长达3500公里,其中大部分存在争议,没有界标。1962年中印军事冲突后,边界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两国关系的主要障碍。
路透社报导说,中国军队是否跨越边境的具体事实目前仍然模糊。不过,两国专家都同意,紧张正在加剧,更加凸显出这两个亚洲强国双边关系的脆弱。
尽管中印两国的互不信任长期存在,但两国近年来经贸关系增长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两国双边贸易额以年均超过百分之30的速度增长。
但另一方面,中印双边贸易额占两国各自对外贸易的总额都不大。目前,中国对印度贸易额仅占其对外贸易总额不足百分之2,而印度对华贸易也只占印度外贸总额的百分之5左右。
路透社说,印度媒体有关中国军队跨境活动的高声指责将进一步加剧两国的互不信任,也将为贸易关系设置更多障碍。
美国制造业者联盟的高级研究员厄内斯特·普里格(Ernest Preeg)承认,边界争议以及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等非经济因素是长期问题,并将以突发事件的形式对中印关系形成制约。不过,普里格同时指出,在美国“全球进口者”地位由于金融危机而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两国也都意识到,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将成为双方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不认为这两个国家的任何一方会希望再度陷入一场40多年前那样的热战。当时,尽管中国在地面取得了胜利,但双方都看到了冲突对双边关系产生的破坏。”
普里格在去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和印度>>一书中专门探讨了两国经贸关系。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占各自外贸总额比重很小的事实说明,两国贸易的确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但这些因素更多来自两国的经济结构、贸易政策、以及地理障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而不是来自于地缘政治。
普里格认为,中国和印度贸易关系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贸易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巨大失衡。他说,在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中,矿产品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占到一半以上,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则以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印度方面对此直言不讳。他们认为对中国的逆差太大,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2008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80亿美元。”
印度驻华大使不久前表示,希望中国扩大在印度优势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小双边失衡。两国贸易失衡加剧的直接后果是近年来贸易纠纷案的增加。中国商务部统计,自2008年10月到今年2月,印度对中国总共发起了17项贸易救济调查,产品涉及工业盐、汽车零配件、玩具、瓷器、纺织品等多种产品。
贸易问题专家普里格说,频繁的贸易纠纷不仅使双方的产业和就业蒙受损失,同时也阻碍了两国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
“印度最近几年在和东盟、韩国、欧盟、日本探讨自由贸易协议方面表现非常积极,但对中国却并非如此。实际上,中印两国三、四年前就此进行过讨论,中国希望和印签订自贸协议,但印度以贸易逆差太大为理由拒绝了。”
此外,普里格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外贸结构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另外,作为增速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在投资需求方面也有很多重叠。这些因素加大了两国经济的竞争性。不过,普里格认为,两国借助金融危机而做出的产业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品结构的重叠性。
关键词:中国,印度,贸易,军事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