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一场研讨会,邀请中国军事和航天方面专家探讨美中在太空方面合作的可能性。不过,有专家认为,由于中国以自主研发和创新为其发展太空项目的原则,以及在该领域高层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美国在短期内不大可能与中国进行合作,尽管华盛顿和北京都有合作意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项目邀请了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军事和航天领域高级研究员成斌探讨美国和中国是否会在航天、太空领域进行合作的问题。主讲人成斌从事中国和亚洲安全研究长达20多年,他的专长是中国军事和安全问题,特别关注中国的太空项目。
*中国发展太空项目目的与美苏不同*
成斌首先说,与美国和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把其太空项目当作是外交和对外政策的一种工具。中国发展太空项目是为了体现其综合国力,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共产党在国内执政的合法性,还有用于军事和安全目的。但与其它太空大国发展太空项目最大的区别是,激发中国发展太空项目的一个重要源动力之一是让中国走出从1840年到1945年的所谓“百年耻辱”的阴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中国太空项目发展迅猛*
成斌表示,中国的太空项目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以至现在发展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太空强国。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决策下,中国自行研制了所谓“两弹一星”,也就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中国太空项目的发展在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时代有所放缓,原因是邓小平决定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但中国仍然成功地发展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风云”气象卫星、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和可回收卫星。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在太空领域更加突飞猛进,除了发射“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外,中国还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少有的发射了导航卫星的国家。除此之外,中国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也已在海南破土动工。
*合作前景空间有限*
在美中太空领域合作方面,成斌认为,尽管华盛顿和北京都曾表示愿意开展合作,但在中短期看来,进行实质性合作的前景非常有限,而且困难重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中国一直提出以自主研发和创新作为发展太空项目的原则。这显然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在与国防、军事休戚相关的太空领域受制于别国,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而且中国认为,太空项目属于中国的国家机密。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太空决策过程还不够透明,特别是在中共高层。众所周知,中国的重大决策都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的。但就太空项目而言,目前人们尚不清楚是哪位政治局常委负责制定中国的太空计划。与此相关的是,在有关太空合作的谈判中,美中两国并没有相互匹配的机构进行谈判。与美国航天局(NASA)相比,中国的国家航天局在政策制定和远景规划上并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个原因在技术层面上。美中两国在谈判中使用不同的谈判策略和方式。美国习惯于从下到上的方式,也就是首先由具体机构与对方相关机构接触沟通。在建立了一定互信的情况下,再由高层出面。而中国则使用恰恰相反的方式。中国往往是使用从高到底的方法,由高层领导进行大方向上的谈判,在制定原则后再交由下层机构进行具体细节上的协商和沟通。
*如合作,双方都将获益*
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提问时,成斌说,“美国和中国政府中都有人希望看到更多美中在太空方面的合作,我对此毫不怀疑,比如在美国航天局和美国国务院,还有其它机构。中国也一样。但问题是,在最高级别的政府领导中,双方推动合作的兴趣还远远不够。”
他说,如果双方能够开始合作的话,那么从美方角度,首先美国可以获取中国在太空、航天方面的数据信息。其次是中国如何管理这些数据。在理想情况下,美国还可以了解中国的太空决策是如何制定的。比如,他举例说:“在中国,每个关键政策制定的背后都有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中有来自党内和政府的成员。如果(中国)确实存在一个太空领导小组的话,这个小组里有哪些成员,这个小组都做什么?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没有答案,我想中国决策层外的人也知之甚少。”
反之对于中国而言,如果开展合作的话,成斌表示,中国也将可以获得美方的数据和信息。如果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话,中国还可以受益于美国在通讯和系统整合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美国,中国,太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