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55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围绕建国大业的讨论


庆祝建国60周年赶制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很快将与观众见面,影片和过去的歌颂共产党及其领袖的作品有所不同。至于影片中一些名演员具有外国国籍的问题,有专家认为,现代影视是全球性产业,不是民族性产品。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名为《建国大业》的历史题材影片预计9月10号投放市场,国庆期间在两岸三地同时放映,影片虽未公映,但赞扬不少

*不同于过去突出领袖个人*

这部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影片再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蒋经国、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脱了单纯歌颂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模式,在这一点上,影片《建国大业》明显不同于1964年的大型献礼作品音乐舞蹈诗史《东方红》。

黄式宪是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他对美国之音说,《东方红》创作的年代还是带有对领袖的崇拜,对毛泽东的崇拜。经过了文革和改革开放30年,个人崇拜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社会的礼赞方式已经变了。

他说,《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比较宽泛,其文化的心态不再是在领袖光环下表现一个大歌舞,这就跨越了文化上的局限性,或历史的狭隘性。这次的文化心态比较放松,宽泛,影片表现的是一种民族大团结,人民共奋斗的历史聚会。”

*拿外国护照的名演员出演惹争议*

报道说,这部历史巨片的拍摄,汇集了几乎所有中国的实力派编导和演职员170多人,他们中有陈凯歌、陈冲、陈红、蒋大为、徐帆、李连杰、斯琴高娃、唐国强、冯小刚、葛优等等。这些明星中不少人的外国国籍和移民身份同《建国大业》影片的政治性是否和谐再次引起议论。

例如一位署名“水晶”的作者日前在新浪网上说,《建国大业》的电影工程,怎么竟然由美、加、日、德等众多“外国人”为主承揽?。作者表示,这种情况着实会让自尊比命更重要的国人感到“尴尬和难堪”。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宪说,这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观点。他说:“我认为,这是目前一种民众里面民族主义狭隘情绪的反应。一些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回来拍这部片子,角色合适不合适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的国籍。这是一个艺术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史蒂夫·佛尔也持类似观点,他说:“娱乐产业正在成为全世界各国公民共同的工作领地,换句话说,这些世界公民就住在飞机场,他们家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机场。”

他说,在现代社会里,电影演员的国籍与演技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相干,国籍在中国电影业中也面临这种趋势。就中国电影制作而言,现在有关中国题材的电影,正在呈现所谓“泛中国化”趋势,演中国题材的演员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

*对部分演员心态的分析*

但是有不少中国人不这么看。其中有些人根本反对演艺明星改换国籍,认为这是背叛祖国。另一些人能够接受人才外流的现象,但是认为“你走可以,走了就别回国扬名和赚钱来了,把机会留给别人吧。”

还有些人能够理解人性的趋利避害和人往高处走,能以平常心看待明星改换国籍和回国演出,但是总感觉由这些外国人来出演歌颂祖国和爱国主义的《建国大业》是个矛盾和讽刺。

有的演员为标榜自己的爱国情怀而贬低自己的外国国籍的重要性,说得好像不需要效忠外国似的。于是,网民们就提到入籍宣誓,在论坛上纷纷贴出美国入籍誓言及其中文译本。

*专家谈影片的不足*

影片《建国大业》凝聚着许多人的期望,由于是赶制的,可能存在不足,黄式宪教授说:“也许它在美学的层次上还有缺陷,影片基本上是赶时间做出来的,不是在很从容的节拍下做出来的,也许艺术上还有一些缺憾。另外,有这么多明星加盟,每个人的镜头剪接也是很费工夫的,可能会带来艺术上的一些瑕疵,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黄教授说,这部影片的价值在于,新中国建国前的特定历史时刻和历史节点,这次将全面得到展示;众多历史人物在影片中的形象,更加鲜活,具有人性化,生活化,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再次与时俱进了。

关键字:建国大业,政协筹组,演员国籍,歌功颂德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