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被称为《国共论坛》,如今改名成为《两岸论坛》的两岸交流会谈,今天正在大陆湖南长沙举办。会中除了讨论两岸合作与交流项目,几位与会的民进党员也成为关注焦点。美国之音记者访问了正在论坛现场的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林益世,以及请几位政党人士和学者进行分析。
正在参加第五届《两岸论坛》的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立法委员林益世对美国之音描述一天下来论坛的情况。林益世说:“我们下午论坛就分组举行。开幕式之后就分成三个小组,分头举行。”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及中共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都在论坛当中表示,要加强两岸在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媒体上的合作。至于论坛当中是否具体谈到合作内容,林益世表示仅有大略的方向。他说:“这个论坛有四、五百人参加,不太可能作到这种细节性的讨论。”
林益世表示,虽然目前新疆局势不稳,不过论坛当中并没有谈及,专注在两岸之间的议题。至于本次论坛有几位民进党党员参加, 成为外界专注焦点,林益世表示会谈的气氛融洽:“我们现场在看他们,大家都有参与所有的场合,对呀,也没有其他特殊的讲法。”
*马英九以后是否出席论坛引争议*
台湾的马英九总统从明天开始就正式展开国民党主席的竞选,由于是同额参选,所以笃定当选。历届论坛的举办,国民党主席都有参加,至于未来当马英九总统兼任国民党主席之后,是否也将出席论坛,或是该以什么身份参加,林益世表示得看两岸发展的情形而定。
林益世说:“怎么作对国家好,我想总统自己会有个考量。至于未来会有什么情势的发展,下次举办前,大家才会有一个详尽的推演。我想各种情形都会发生,现在没有办法去预设立场,也要看看两岸这边继续的发展跟态度 。我想这个部分就等他(马英九)兼任主席之后,应该会有一个详细的讨论吧。”
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对论坛本身提出批评,并针对参与的民进党员提出警告:“国共论坛无论它改名作两岸论坛,或者其它的名称,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它是共产党跟国民党 ,两党共同在政府之外,以政党作为主体,超越政府体制外的组织。我们认为这是破坏制度, 也破坏民主,更规避的台湾人民的监督。一小部分过去的(民进党)党员参与国共论坛,民进党有正式决议, 不得参加,如果参加的话,就送党纪处分。事实上,这些人在民进党当中,并没有代表性。”
对于马英九总统兼任国民党主席之后,可能以不同的身份参加论坛,或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见面,郑文灿认为不妥:“在两岸的政治对等地位还没有建立之前,马英九他要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跟胡锦涛先生见面,那就是要规避掉他作为民选总统的身份,这样当然是不恰当的。”
*三合作方向:文创产业、教育、媒体*
关于论坛中谈到,两岸在文创产业、教育、媒体的合作,国民党立法委员、立法院《教育与文化委员会》召集委员黄志雄表示,台湾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大陆许多资源,也有利两岸未来发展。
黄志雄说:“我想台湾不管是文化、教育相关的质量,或者说用心的程度,包括媒体相关的自由,我想大家都知道。大陆还是一党领政,比较专制的,我们现在是比较朝着民主、自由发展的路在走。这部分如果多一点的合作,多一点互动,我们也可以用我们本身的文化相关优势, 来适度去改变他们下一代的一些想法。这也有利于两岸未来在 和平发展上面,在经济发展上面,都有很大的助力。”
*须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中心的专案经理顾振豪提醒,两岸在知识产权方面,无论在法规或执行上头,都有落差,如要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以及媒体的合作,这部分的差异必须先解决,不然会纠纷不断。
顾振豪说:“中国大陆相关法规的配套方案,没有像台湾这么成熟。中国大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市场,如果要进入这个市场, 那必须考量这个架构已没有足够的法令规范来维持这个产业 。双方不管是按照世贸组织WTO或按照TRIPAS(与贸易相关之知识产权协定)的规范,先建立了这方面的法令规范,这时候再来说合作。否则按照目前状况,他们的法规距离跟我们有一段落差, 现在要谈合作,我觉得都是纸上谈兵啦。”
顾振豪也提到之前国外唱片公司控告百度侵权的案件,说明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比较保护其国内企业,这也是台湾的文化产业必须特别注意的。
在论坛当中,几位大陆学者都提倡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不过淡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林若雩以自身多次与大陆进行学术交流的经验认为,其实两岸语文差异没有那么严重。林若雩表示:“其实语言是一个活的东西。其实这种辞典我觉得可能你也没办法搜到全部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必要。是有一些可以拿出来开玩笑的、不同的、一些会产生误会的地方,不过基本上语言还是相通的。”
此外,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台湾的联合晚报等,都在《两岸论坛》当中提议,尽快开放两岸互派常驻记者。
关键词:国共论坛,两岸论坛,林益世,马英九,两岸合作,知识产权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