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44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新协议使韩国掌握反挑衅主导权并有美援可依


2013年3月21日,韩国士兵在非军事区附近演习时走过一道铁丝网。
2013年3月21日,韩国士兵在非军事区附近演习时走过一道铁丝网。
韩国国防官员说,韩国和美军达成的一项新的应急方案将使两国能够立即和果断地应对来自朝鲜的任何新的挑衅。

两国星期五(3月22日)签订了《韩美联合应对局部挑衅计划》。在这段期间,朝鲜废除了结束1953年韩战的停战协定,朝鲜半岛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若朝鲜局部挑衅 韩国主导回应 可请求美援*

韩国官员说,新方案没有改变美国发生战争时对作战行动的控制权,但是,在朝鲜发动小规模挑衅而非全面战争时,韩国在回应挑衅方面将掌握主导作用。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 Kim Min-seok )说,按照新的协议,当朝鲜(韩国称“北韩”)做出局部挑衅时,韩国能够请求美军支援。

朝鲜导弹与核项目大事记

朝鲜导弹与核项目:

  • 1998年8月: 试射大浦洞-1号火箭,这是朝鲜第一种远程火箭。
  • 1999年9月:在与美国关系有改善的同时,承诺冻结远程导弹试验。
  • 2005年3月:宣布不再暂停导弹试验,理由是美国的“敌对”政策。
  • 2006年7月:试射大浦洞-2号火箭,发射不到一分钟后即失败。
  • 2006年7月15日: 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平壤停止导弹项目。
  • 2006年10月9日: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 2006年10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朝鲜停止导弹及核试验,禁止销售武器。
  • 2009年4月5日:发射远程火箭,落在太平洋。号称成功,但美国说未见卫星进入轨道。
  •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谴责朝鲜发射火箭,强化制裁。平壤退出六方核会谈。
  • 2009年5月: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 2009年6月:安理会实施更严厉的制裁。
  • 2012年2月:宣布暂停核及远程导弹项目,以换取美国食品援助。
  • 2012年12月:发射银河-3号火箭并宣布将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 2013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发射火箭。朝鲜表示将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2013年2月12日: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 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实施新制裁。
  • 2013年4月2日:朝鲜宣布重启2007年依六方会谈协议而关闭的宁边核反应堆。
金珉奭说,两国为请求支援以应对局部挑衅设立了不同的假设情景。他说,这“有助于遏制北韩,让其不会肆无忌惮地挑衅”。

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首席发言人、陆军上校严孝植(音译,Um Hyo-shik)说,新协议意味着韩国军队如今改善了联合备战态势,能够“迅速和坚决地惩罚北韩任何类型的挑衅”。

*韩媒:美曾担心韩动作太大激发战争*

韩国媒体报道说,首尔和华盛顿在1月间就同意签署这项方案了,然而,美国官员担心如果韩国采取过于主动和强硬的立场,有可能会让挑衅升级为全面战争,美方还担心方案有可能与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停战协定接触规则有冲突,因此迟迟没有签署。

韩国国防安全论坛高级研究员杨旭(音译, Yang Uk)说,在签署新协议之前,假如发生挑衅行为却达不到全面战争程度,美国可以拒绝出手帮助韩国,而如今,一旦提出要求,美国将自动与韩国军队并肩做出回应。

朝鲜最近的这类挑衅发生在2010年11月。当时,韩国前线岛屿延坪岛遭到炮击,两名平民和两名海军陆战队员丧生。

在那起事件的六个月前,韩国海军“天安号”护卫舰沉没,46名水兵丧生。

*天安舰沉没周年*

韩国星期一(3月25日)在黄海举行了一次海军演练,纪念天安舰沉没周年。

韩国指责朝鲜击沉了天安舰。一项多国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这艘近海护卫舰是被一枚朝鲜鱼雷击中的。朝鲜否认与天安舰事件有任何关联。

星期一,朝鲜劳动党官方报纸《劳动新闻》指责美国把朝鲜称为“核罪犯”以误导公众,为战争做准备。

朝鲜因为违反联合国决议发展弹道导弹与核武器而受到多项国际制裁。

南北韩技术上仍处在战争状态。1953年,惨烈的三年韩战以一项停战协定而结束,但签字方不包括韩国。首尔和平壤从来没有签订和平条约,双方也没有外交关系。

美国在韩国维持着十几个大型基地和军营,驻有近3万官兵。
  • 16x9 Image

    赫尔曼

    赫尔曼(Steve Herman)曾任美国之音(VOA)白宫记者站主任,现为美国之音首席国内事务记者。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反美斗士” 司马南为何遭禁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