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26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纽约大型六四纪念会:继承发扬天安门自由民主遗产


纽约大型六四纪念会:继承发扬天安门自由民主遗产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4:51 0:00

纽约大型六四纪念会:继承发扬天安门自由民主遗产

一项以六四30周年为主题的纪念会星期二傍晚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举行。1989年天安门运动的亲历者和美国笔会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同台表演,以诗和歌纪念30年前的那场民主运动和遭中共屠杀的受害者。

美国笔会、人道中国和圣约翰大教堂联合举办了这场纪念六四30周年的音乐诗歌朗诵会。

美国笔会和人道中国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举行六四30周年纪念会 (美国之音方冰拍摄)
美国笔会和人道中国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举行六四30周年纪念会 (美国之音方冰拍摄)

纪念会的主题是“继承发扬天安门自由民主遗产”。主办者说,尽管中共不遗余力地抹杀这段历史,天安门遗产通过活跃人士和艺术家发出了回响,歌颂了当年敢于挑战中共专制的中国人民的无畏精神。

廖亦武“二次共犯”

30年前因制作《大屠杀》朗诵磁带入狱4年的中国异议作家廖亦武,和当年的搭档、后来被以“间谍”驱逐出境的戴迈河(Michael Day)再度进行他称之为“二次共同犯罪”的合作,

廖亦武对美国之音说: “这次有特别的意义,30年后我还是和我的同案犯,他当时就在场,戴迈河合作。当年制作的磁带流传了20多个城市。”

张伯笠:《历史的伤口》和《奇异恩典》齐唱

名列21人通缉令、逃离中国后成为基督教牧师的张伯笠,把《历史的伤口》和《奇异恩典》结合了起来自弹自唱。张伯笠告诉美国之音:

“六四30周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不管局势怎么变,我们当年的追求民主自由的初衷也没有改变。另外我觉得今天的纪念在纽约这么大一个聚会,我们在这么大一个大教堂里面,有双重意义,一个是悼念死难的人,一个表达我们不遗忘这段历史,另外我觉得我们的出路在于上帝。”

与会参加演出的1989年天安门运动亲历者 (美国之音方冰拍摄)
与会参加演出的1989年天安门运动亲历者 (美国之音方冰拍摄)

马建:被碾压的肉体和精神会复活

从英国前来与会的作家马建朗读了他的作品《北京植物人》片段,该小说讲述一名北京大学生在屠杀中中弹成为植物人的故事。他说, “30周年人们以为这是一次悼念,或是一次怀念,但更多的我想强调这是一次对这一遗产的重新认识,因为无论是30年还是以后多少年,天安门事件和布拉格或布达佩斯是一样的,他激励人们能知道民主是要争取的,民主可能会被挫败,也可能会成功,但这是人们得到的一次唯一的机会,只要你看到那个坦克人,你都会想到天安门事件,它已经是一种遗产。我读的小说里强调的是,当白灵被坦克压过去的时候,过了一会儿他的肉变得厚了,这种对肉体和精神的伤害,他总有一天他会复活,他会有一种抗争精神,因为每个人心里,那种被压扁的心灵都复活。”

黄翔:不,你没死!

诗人黄翔朗诵了显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精神不死的诗歌“

不,你没有死去!”

黄翔说:“我觉得在美国的空间里面人们的自由精神是很饱满的,不像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那是避而远之。这是我们自己的六四事件,但是我们自己还没有美国人那么关心。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文智慧是很重要的,一扭曲了,脑子就变形了。应该关心的首先是中国人自己。”

周锋锁:为了死去的和不能发声的人

纪念会组织者者之一的人道中国主席周锋锁说,这次活动的举办让他梦想成真,“因为教堂是一个可以倾诉、可以怀念和可以仰望的地方,是纪念六四30周年的最佳选择”。

他告诉美国之音:“89年以后我们最大的压抑就是我们的声音是完全被抹杀的,外界根本听不到,……这对我们来讲,今天能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的声音已经被听到了。但是这个声音不是我们自己讲得有多好,因为我们是在为那些死去的人,为那些中国遭受苦难不能发出声音的人,在这里发出声音。”

王丹:体味期待的欢乐

民运学生领袖王丹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短诗: “放下哀伤和沉默,让我们相信一切。在黄昏和拂晓之间,让我们体味时间的报酬、体味期待的欢乐。”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纪念30周年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甚至年纪更大了,所以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一个未来的民主中国的建设的问题。我们相信未来中国转型这是我们一定会看到的一个结果,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哪天发生,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要为那天发生做好准备。”

从大教堂的牧师到为气候变化而战的音乐家,登台表演或发表演讲的有人权组织的活跃人士、自由西藏学生代表、反人口走私的斗士,以及美国笔会的诗人、作家和音乐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