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新冠病毒检测。中国食品安全当局说,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星期三(11月25日)在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天气转冷,目前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她说,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李宁说,虽然外包裹检测到的冠状病毒阳性率只有万分之零点四八,但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这一比例正在增加。
过去几个月,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但仍有一些零星的小规模聚集性感染时有发生。中国认为,近期发现的大多数聚集性感染都与进口冷冻食品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冷冻的海鲜或肉制品可以将疫情爆发国家的病毒带入中国。”
在过去的五个多月中,中国表示已经在许多进口的冷冻食品或其包装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痕迹,包括厄瓜多尔的虾、俄罗斯的鱿鱼、挪威和印度尼西亚的鱼、巴西鸡翅、以及巴西和新西兰的牛肉。
李宁说,这种病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包装传染给人类。不过,李宁和其他官会员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都没有提到病毒通过外包装传染人类的确诊病例。
中国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引发了一些争议。冷链食品出口商质疑其背后的科学性,以及它是否构成了不公平的贸易壁垒。中国为这一做法进行了辩护,认为这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额外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称,众所周知,冠状病毒在更冷、更干燥的条件下更稳定,在冰冻温度下对包装进行消毒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他说,即使消毒有效,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残留物也会留在包装上,导致检测呈阳性。
张流波承认,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任何直接食用冷链产品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
中国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星期三表示,中国近30天累计新增新冠病毒疾病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上一个30天的7.5倍;而境外输入病例的来源国不断增加,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强制戴口罩、大规模检测、封锁和病例追踪,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本地传播病例,这使得它对来自国外的感染威胁给予了额外的关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周三报告了最新疫情,截至11月24日24时,累计新增确诊病例5例 ,均为境外输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86,46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