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同意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扩大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星期二(3月9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中国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当天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声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
根据中国航天局在声明中的描述,这个科研站将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进行包括“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学科多目标的科研活动,是一个具有“长期自主运行”能力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
中国和俄罗斯3月9日签署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备忘录被认为是两国空间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中国航天局的声明说,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先后签署了两项月球探索合作协议。中国航天局的声明没有给出月球科研站预计的完工日期。
中国的太空计划在最初几年严重依赖俄罗斯的专业知识。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将航天员送上太空,被认为逐渐摆脱对俄罗斯航天技术的依赖。
不过,中国的“神舟号”飞船被认为与俄罗斯的联盟号(Soyuz)太空舱非常相似。美国国会出于对中国技术窃取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从2011年起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进行几乎所有接触。
俄罗斯是1957年第一个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也是1961年第一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在随后的太空竞赛中,美国遥遥领先,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在1956年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现在的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中国的航空航天项目起步于第五研究院的成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根据中国的计划,嫦娥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比起俄罗斯和美国,中国的航天成就来得晚的多。中国在2019年成为第一个将无人驾驶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确立了中国作为航天强国的地位。2020年,中国成功地将2公斤(4.4磅)的月球岩石和土壤运回地球,这是44年来第一次带回月球物质。
中国在去年7月23日发射的探测器“天问一号”经过了7个月的飞行,今年2月10日抵达火星轨道。按计划,“天问一号”将于5月在火星登陆。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航天器送上火星的国家。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多次表示,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航天强国”。但习近平在上个月宣布,中国刚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