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决策层本周二开会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时,强调要多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外部风险和内部下行压力加大之际,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经济学家担心,内部政治因素或令扩大内需难以突破瓶颈。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减缓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投资者则在观望当局将会推出什么样的刺激措施。而在星期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决策层明确表示,不会将发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新华社的报道说,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习近平所说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凯投宏观在新加坡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说,决策者此次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经济放缓时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他说:“我们看的房地产方面的管控仍然很严。最近还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进行打击。但是,这次很明确地提及(房地产政策)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通常政治局发布的消息都比较模糊。这也进一步表明对房地产的管控仍将趋严。”
政府对于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可能带来的长期风险已经抱持谨慎态度,担心这样会令家庭债务急剧升高,并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
另一方面,政治局在这次会议上突出了消费对于增长的贡献,并明确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增长已经放缓到27年来最低点,GDP同比增幅为6.2%;上半年总体GDP同比增长6.3%,消费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强劲的消费支撑,这个增长数字会更低。
新华社的报道说,此次会议明确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报道中,政府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承健对政治局模糊的政策语言做了解释。他说,中央强调的多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意思就是通过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农村消费的可持续性。
至于何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李承健举例说,对于制约城市消费的中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升产品供给质量,通过改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凯投宏观的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埃文斯-普里查德说,鉴于这些政策目前仍处于模糊阶段,很难对其是否有效做出判断。他说:“他们尝试以消费重振经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中一些见效,也带动了消费在GDP中的占比。”
但是,埃文斯-普里查德说,许多改革见效需要相当长时间,此次提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进展缓慢。他说,即便改革得以提速,乡镇经济强劲增长,农业效率得以提高,但从中期看,这样的改革带来的成效并不大。
曾经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和投资驱动模式难以持续。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减少了对贸易的依赖;另一方面,过去二十年中国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中国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
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沃斯(Rajiv Biswas)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仍在增长。他说:“我们(IHS Markit)预测,中国家庭平均收入将在今后十年翻一倍。”
但是,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成为重要的推动因素,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地转型为消费驱动型经济。相对于比斯沃斯的乐观预期,凯投宏观的埃文斯-普里查德则认为中国当前的状况并不利于扩大消费。
埃文斯-普里查德说,快速扩大消费需要“资助”:要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要么储蓄率下降。他说,中国试图压低储蓄率,同时扩展福利。但是他认为,中国要改变人口因素形成的高储蓄率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提高生产效率便成为扩大消费的主要推动因素。
但是中国在这方面需要的改革却难以推进。埃文斯-普里查德说,中国目前处于从中等收入向中高等收入转型的阶段,政府已经很难将资源配置到有真正需要的部门,从而带动强劲增长。
他说:“那些是中国扩大消费所需的改革,就是让工人更有效率。但现在它在资源,尤其是信贷方面的配置往往不能令最有效率者受益。我认为这是整个中国消费故事面对的最大障碍。”
当前中国内需面临着多方面的短期压力。消费者面对疲弱的劳动力市场和高通胀,将会持续谨慎支出。凯投宏观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提到近几个季度,中国家庭支出放缓,并预期这样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说,在消费面临多重压力时,短期内也不能指望受益于改革。他说,近期内政府能够做的只有推出刺激措施。
凯投宏观认为,由于预算限制,下半年的预算支持将会减少,地方政府会转向预算外借款,通常投资于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