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黎智英年满77岁。此前的11月20日,他首度出庭香港高等法院,就自己被裁定的罪名自辩。更早的7月25日,黎智英被香港法院裁定,被控的三项国安罪名全部表面证据成立,这包括两项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一项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与此同时,国际人权组织和欧美政治人物谴责北京将黎智英入罪,呼吁予以释放。黎智英到底是怎样的人?他是北京定义的“乱港分子”,还是国际公认“为香港而战”的斗士?
美国作家、记者祈福德(Mark L. Clifford)的新书《麻烦制造者》(The Troublemaker)试图打开黎智英的世界。这部由全球综合兴趣出版领域的领导者“西蒙与舒斯特公司” (Simon & Schuster)旗下近期出版的黎智英传记,详述了他从少年时代到目前成为北京阶下囚的人生历程。祈福德曾经在黎智英创办的壹传媒集团担任董事。
书中说,1960年初,不满13岁的黎智英只身经澳门偷渡到香港。此前,他一直随母亲和兄弟姐妹居于出生地广州。由于父母是中共划定的“坏分子”,父亲叛逃香港,母亲被批斗和强迫劳动。黎智英八、九岁便开始赚钱养活自己家人。
他对香港的向往来自一块巧克力。一次,他在广州火车站帮一个香港旅客搬行李,香港人给了他一块巧克力。黎智英从来没有吃过、甚至没有见过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对他造成极大的震撼,认为香港必是人间天堂,所以立下了去香港的志愿。
《麻烦制造者》的作者祈福德说,黎智英到香港后,从一个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小童工,成长为“香港最伟大的异议人士、让中共最怕的批评者”,而这也成为这本传记的副标题。
书中描述,12岁多的黎智英初到香港后,在一家制衣厂打零工,经常睡在厂里一张桌上过夜。21岁那年,他成了制衣厂的负责人。二十五六岁,他已经开了一家制衣厂,为美国一些大品牌供应成衣,包括Polo、Limited等。
1981年,30多岁的黎智英创立了国际服装零售品牌“佐丹奴”,推出了“快时尚”概念。接着,他的公司准备挂牌上市,他同时打算推出将撼动香港餐饮模式的“佐丹奴快餐”。
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这时,1989年天安门屠杀爆发了。面对政府暴力,黎智英放下快餐梦,转向媒体。他创办了《壹周刊》,要为香港倡导民主;1995年,香港主权移交北京的两年前,他的《苹果日报》也诞生了。
《麻烦制造者》的作者祈福德说,《苹果日报》融合大胆的图形、八卦、当地新闻和反对中共的内容,立即引起轰动。此后二十多年中,黎智英把《苹果日报》和《壹周刊》作为推动民主行动的一部分——他报刊的每周专栏,他参加各种集会游行和2014年占中运动时端坐帐篷前的举动,都一脉相承。
德国之声报道,在2024年11月20日首度出庭作证时,黎智英被问及为何要办媒体。他表示,在中国六四事件之后,他认为对于商人来说,是参与传播与自由有关信息的好时机,“你拥有的资讯越多,知道得就越多,就越自由”。
黎智英在作证时还说,《苹果日报》的核心价值就是港人的核心价值,这就是对法治、民主、言论和集会自由的重视。他否认利用传媒鼓吹港独,并指他从不允许员工或旗下报纸提及“港独”,甚至也不容许《苹果日报》的写手有台独或港独主张。他说,“想港独是太疯狂”。
这次自辩作证也提及1995年《苹果日报》创刊社论“我们属于香港”。其中写道:“在资讯透明的今日,人民选择自由的威力比任何力量都要强大。只要读者选择我们、支持我们的报道、认同我们的立场,那么不管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必定可以站立起来……我们深信,习惯了自由的香港人,对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对待一定不会哑忍,因为天生下来香港人便对自由热烈追求。”
黎智英证实,这段社论文字出自他之手,这也是他为《苹果日报》撰写的唯一一篇社论。
黎智英自从2020年8月被捕后,除被短暂保释一周之外,已经被监禁了超过四年。《纽约时报》引述黎智英的儿子李崇恩的话说:“我知道他在做争取的事,我为他骄傲……父亲是一个心理和精神上都很坚强的人……”
美联社2023年发布的一组照片显示,在狱吏监视下,黎智英独自一人在四周有铁丝网的小空间里锻炼。
被前苏联集中营关押过九年的以色列前副总理、人权活动家纳坦·夏兰斯基(Natan Sharansky)为《麻烦制造者》所写的序言中说,他在黎智英被抓前,通过会议视频程序Zoom与他有过三次交谈,黎智英对他在苏联古拉格九年的经历提出了很多问题,问他如何应对孤立、茫然和恐惧。
夏兰斯基问黎智英为什么不逃跑,因为他不仅有钱,有逃跑的工具,还有英国公民身份,而且也是自由世界许多国家都乐于接待的人。黎智英回答:“我做不到,我号召我的同胞去战斗。他们在看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麻烦制造者》的作者祈福德说,黎智英这名“中国最著名的政治犯已经被关押了一千多天,他可能会在狱中度过余生。”
祈福德在香港居住近30年,直到2020年返回美国。他获得香港大学的香港史博士学位,见证了香港的主权移交,记录过香港人屡次争取普选的努力,也目睹了香港最后的“反送中运动”。他是黎智英的朋友、同事,也是黎智英的解读者。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