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官员、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星期三(4月12日)就贫穷国家债务问题进行了多年来的首次面对面谈判。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目前正在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春季年度会议。这是自全球疫情大爆发三年多以来,中国官员首次访问华盛顿。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如何减免贫穷国家债务的问题上长期相持不下。彭博新闻社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报道说,易纲在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格奥尔基耶娃的谈判中暗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会有所松动。
此前IMF曾表示,债务减免为本年度会议的首要议题。该组织的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会前撰文说,这次会议将有很多议题要讨论—从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到金融稳定风险,从全球割裂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但当务之急是他们不应忘记世界上最贫穷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 。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也称“债务重组问题,将成为中心议题”。
债务处理事关全球经济命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债权人,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多达1万多亿美元的直接贷款和贸易信贷,而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如何处理这些债务将影响着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利率飙升,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债务危机。总部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债务正义”(Debt Justice)在本周二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表示,贫穷国家正面临25年来最沉重的债务负担,今年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外债支付平均将超过政府收入的16%,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IMF说,大约60%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已经处于高风险或负债困境,甚至30%的“新兴市场”小康国家也是如此。
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不能尽快达成债务减免协议的话将导致国际信贷减少、利率上升,导致更多的国家违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某一国家停止偿还贷款后,放贷者会开始担心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所以开始停止放贷,或者提高利率,乃至殃及财政能力较强的国家,甚至导致很多国家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我们不仅可能看到增长放缓,甚至还可能再次看到真正的衰退。”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杜斯特伯格(Thomas Duesterberg)对美国之音说。
这位前美国商务部官员说,如果西方国家和中国不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西方国家和中国本身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他说,他不想用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来类比,“但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的情况”。
全球经济秩序中又一断层
虽然中国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免了非洲国家的债务,但是同时也拒绝了美国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敦促中国提供更多的债务减免的要求。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最近都指责中国是债务减免的障碍,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本月初也曾敦促中国在重组赞比亚债务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研究实验室主任布莱德·帕克斯(Brad Parks)指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大声疾呼,但可能收效甚微。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有数十家不同的银行从事海外贷款业务,这些银行中的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政策和优先事项以及重新安排债务的方式,而“北京当局距离能够提出统一或协调的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政治经济学家沙哈尔·哈梅里(Shahar Hameiri)说,许多面临债务困境的国家欠中国数十亿美元,但中国不是债权国巴黎俱乐部的成员,因此,其政策和商业银行都不一定遵守巴黎俱乐部的集体谈判和可比待遇规则。他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中国贷方似乎有意避免减记,这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黎俱乐部自1980年代以来几十年来制定的应对债务困境的常规反应。”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星期二(4月11日)在一篇题为“矛盾就在于此:中国与世界在全球债务问题上的对决”的文章中说,“这场冲突也凸显了全球经济秩序中一条新的潜在断层:中国正在推行一种平行的发展金融体系,挑战自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提供援助和与借款人谈判债务减免的西方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长期崛起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中国近年来向很多财政拮据、拖欠中国贷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笔紧急贷款,但这些贷款并不以美元计价,如2021年,中国90%以上的紧急贷款都以人民币计价。
《分裂的中国:国家转型如何塑造中国的崛起》(Fractured China: how state transformation is shaping China's rise)一书的作者哈梅里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美元贷款几乎停止,重点已转移到利率相对较高的央行人民币交易上。”
尽管这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是哈梅里说,这对解决债务问题来说却于事无补。他说:“问题是,除非人民币的使用比目前广泛得多,否则向陷入困境的主权借款人提供人民币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基本债务问题,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债务都是美元。”
中国也“坑”了自己?
批评者多年来一直谴责中国在海外放贷令受贷国深陷债务陷阱,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也可能“坑”了自己。
西方国家的贷款很多在公益事业,对经济周期并不十分敏感,而中国贷款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领域,以资源收入为抵押担保,一旦经济低迷,公路、港口、电厂等等收入减少,贫穷国家的政府立即捉襟见肘。此外,西方国家银行大多相对稳健,承担得起免除贷款,但这对在国内房地产危机打击下的似乎已岌岌可危的中国银行来说几乎不可接受。虽然海外潜在的不良资产相对国内的来说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在早已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稻草也不得不防。
向受援国施压也不是上策,既收不回贷款又有损国际形象。无奈之余,中国只能继续提供更多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使借款人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现有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债务,并用新债还老债。
威廉玛丽学院的帕克斯和世界银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几位专家在上个月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在2008年至2021年间一共向22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2400亿美元,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受援国难以如期偿还,北京又被迫向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更多的纾困贷款。
帕克斯指出,并不是什么国家都能从中国得到救助,只有那些对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构成最大风险的国家得到了中国提供的救助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正在救助其最大的借款人,但在更深层次上。它正在救助自己的银行。”帕克斯说。
由于“经营环境、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不断恶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去年11月份将中国银行业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最近穆迪再次更新了这一展望,表示维持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预测的看法。
在星期三的谈判似乎出现一些积极进展的同时,彭博社的报道也提醒说,一些国家的官员警告说,本周不太可能出现重大突破,中国的立场仍然不清楚。
在另一方面,对发展中贫穷国家来说,这种借新债还老债的做法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的话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也会令中国本身难以自拔。
帕克斯说,情况之糟只要看看过去一周的新闻就知道了,中国发放紧急贷款不是一时之举,中国已经向巴基斯坦发放了多个紧急贷款,“在刚刚提供了2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之后,而(巴基斯坦)财政部长证实在一周内又获得了另一笔紧急贷款。几周前,他们还从中国另一家银行获得了另一笔紧急贷款。”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