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六在阿根廷就美中贸易战达成90天的“停火“协议,此前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 并没有出现在这份“停火”协议中。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未来美中贸易谈判的进一步展开,这个议题一定再次出现,而且很有可能阻碍两国达成真正的协议,从而结束贸易战。
停火协议没碰敏感的“中国制造2025”
根据白宫星期六的声明, 双方并没有提到敏感的“中国制造2025”,但是,声明说,双方会就结构性改革启动谈判,特别是针对强制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网络入侵及盗窃等议题。声明还说,如果9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仍然会把10%关税上调至25%。
中国环球网星期一(12月3日)的社评说,华盛顿“就结构改革向北京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但没有谈及之前它们一直最为反对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方面在之前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提及这一计划了,这似乎透出一个信息:尽管双方的核心立场都难改变,但两国在寻找围绕高度敏感问题相互妥协的可能性。”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制造2025”不可能消失,在未来的谈判中一定会再次出现。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兼中国商务与政治经济研究课题主任甘思德( Scott Kennedy)在给美国之音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称,“环球网的解读毫无道理。美国依然高度关注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 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在这样的高峰会中没有必要具体列出某项特殊的产业政策。”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美中战略竞争的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在未来的讨论中,中国制造2025肯定是一项讨论的议程,我几乎不能想象中国会放弃这个,因为这对中国的产业以及更广泛的发展计划非常关键。我是很难想象中国领导人会完全放弃。也许,他们会讨论,如果中国一定要继续这项政策的话, 对它进行一些限制,或者,他们会改个名。但是归根结底,中国是计划经济,我们不能期待中国在特朗普总统的压力下完全放弃计划经济。……我想至少不像他(特朗普)曾经说的那样,中国会放弃。”
新加坡CFO创新杂志星期一的分析文章也警告,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美中的技术对峙并没有消除。 文章说,“‘中国制造2025’”仍然是障碍,甚至会妨碍两国达成真正协议来终结对峙”。文章还说,“中国制造2025“才是这次贸易战的根源,双方都没有提及这个问题,美中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就依然存在。
美中贸易战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所提出的经济计划,主要目的是让中国在2025年时,从“制造大国”晋升为“制造强国”,摆脱对外国高科技工业的依赖,并“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2025涉及10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
该战略出台后引起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很大不安,被欧美视为中国野心的赤裸裸的表白。
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很大一部分是跟“中国制造2025”有关。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公告中直接提及,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是为回应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美国企业采取的“胁迫政策。
特朗普政府的高级经济官员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可怕“。特朗普11月初在美国中期选举后举行的记者会上也说,中国制造2025 极具 “威胁性”,不过,他说,中国已经放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目标和手段令西方害怕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甘思德说,任何国家都有权制定自己的产业政策,但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实现手段令人害怕,有可能威胁到全球的技术创新。
他上星期四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一场有关中国力量的辩论会上说:“‘中国制造2025‘ 的目标很明确,其中两条特别突出。第一是进口替代。中国设定了特别的目标,让中国公司在这些技术的供应链上下游获得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促进中国公司向海外出口。如果说中国必须成为这些领域技术供应链上的成员是没问题的,但是,中国谈的是主导地位。第二是国家安全。中国打造中国制造2025 并不只是希望促进生产力,而是要让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加强大,让中国在军事领域更加强大。”
根据中国制造2025 的行动纲领,2025年底前,中国将基本核心部件和重要基础材料供应商的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70%,2025年底前中国市场上40%的手机芯片由中国生产,70%的工业机器人和80%的可再生能源设备由中国生产。
甘思德说,中国如何获取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也令人担忧。“补贴,数字通常是上万亿的;市场准入的限制、地方合同的要求、独特的标准,所有这些政策很明显并没有在中国,甚至超越中国的地方,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最终会造成扭曲和歧视。”
他解释说,鉴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中国市场的扭曲就意味着全球市场的扭曲。所以,中国国内产业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国内市场,而是超越了中国国境之外。